当前位置:北京德胜门中医院 > 医院科室 > 心血管疾病 > 科室病种 >

心肌缺血

  隐匿杀手—心肌缺血,如何缓解是关键!

  心肌缺血是指心脏的血液灌注减少,导致心脏的供氧减少,心肌能量代谢不正常,不能支持心脏正常工作的一种病理状态。

  

  心肌缺血临床表现:

  (1)劳累或精神紧张时出现胸骨后或心前区闷痛,或紧缩样疼痛,并向左肩、左上臂放射,持续3—5分钟,时伴有大汗。

  (2)体力活动时出现胸闷、心悸、气短。

  (3)出现与运动有关的咽喉痛及烧灼感、紧缩感,牙痛等。

  (4)饱餐、寒冷、饮酒后出现胸痛、胸闷。

  (5)夜晚睡眠枕头低时,感到胸闷憋气,需要高枕卧位方感舒适者;熟睡、或白天平卧时突然胸痛、心悸、呼吸困难,需立即坐起或站立方能缓解。

  (6)性生活或用力排便时出现心慌、胸闷、气急或胸痛不适。

  (7)突发的心动过缓、血压降低或晕厥。

  心肌缺血的类型

  1.心绞痛:是心肌缺血最具代表性的类型,特点为前胸阵发性、压榨性疼痛。

  2.心肌梗死:心肌梗死常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基础上继发血栓形成所致,总死亡率可达30%。

  3.缺血性心肌病:心肌长期缺血缺氧状态,可导致心肌细胞坏死、瘢痕形成,心肌间纤维组织增生,称为缺血性心肌病,其特点为心脏变得僵硬,逐渐扩大,发生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。

  4.猝死:常无任何危及生命的前期表现,主要原因是心脏突然发生严重的心律失常。

  中医辨证论治心肌缺血:

  本病属于中医学的胸痹、心悸范畴,其病位在心,累及肺脾肝肾诸脏。由于脏腑功能失调,使气血津液生化及运行障碍,引起气滞、血瘀、痰积(聚)等病理变化,从而影响心主血脉运行全身的功能,使心脉痹阻、心失所养,故而发病。从中医的角度去辨证论治,把握其本虚标实的基本病理变化。病机为先天之肾气就显不足,继而心阳衰减,气血循环功能减退,心经脉络瘀阻,故证见胸闷、胸中痹痛。胸痹之病与五脏密切相关,中医治疗予以“五脏同调”为原则,理脾为要,调和五脏,健脾消积,健脾益气;若脾胃健运,则气血生化正常,心得荣养,气血阴阳调和,且升清降浊,气机畅达,痰浊淤血难成,从而促使心脏血液供需相对恒定,保证心脏正常工作。

  

  王忠主任讲健康

  温馨提醒—心肌缺血日常注意:

  (1)戒烟戒酒,香烟中的尼古丁可使血液中的纤维蛋白原增多,导致血液黏稠,将会增加心肌缺血的发病率。过多的乙醇可使心脏耗氧量增多,加重心脏负担。

  (2)合理饮食,少食多餐,少吃富含胆固醇的食物如:蛋黄、奶油、肥肉、动物内脏和糖类,要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。

  (3)保持良好的心情,当人太过激动时,可使血压上升,心肌收缩增强,加重心肌缺血、缺氧。

  (4)保持空气流畅,居室要经常通风换气,如长期供氧不足、冠心病患者易出现胸闷等症状,会加重动脉硬化程度。

  (5)定时喝水,冠心病患者特别是老年人,血黏度都有所增高,水可以稀释血液,并促进血液流动,所以要养成定时喝水的习惯。

  (6)不能过热过冷,受寒可引起末梢血管收缩,心率加快;炎热的夏季,交感神经易兴奋,也可使心率加快,加重心脏负担。

  (7)适当的运动,心肌缺血患者既要坚持锻炼,又要严格掌握度,超负荷的运动量极易导致心血管急剧缺血、缺氧,可能造成急性心肌梗死。

  (8)常备心肌缺血的药物,以便随时服用,若有持续疼痛或服药不能缓解,应立即到就近的医院急诊。

上一篇:心动过速
下一篇:心绞痛

*贯彻卫计委医改政策 开通网络挂号服务

联系方式:
就诊科室:
病情描述:
验 证  码: